第四章 网络层
功能:服务传输层,封装ip数据报(主机到主机)
IP地址以32b表示,以8b为一组记十进制数
异构网络互连:网络结构,主机类型不同
路由器相互配合出IP数据报生成表,根据表转发
拥塞控制:开闭环(提前设置,动态监控)
IPV4分组
IP协议:互联网核心
ARP协议:查询同一网络(主机ip,mac地址)之间映射关系
ICMP协议:实体间通知异常
IGMP:IP组播
版本:区分网络层使用IP协议
首部长:4bit表示0-15,以4B为单位
固定部分20B,可变0-40B,数据0-65515B
标识:16b,源主机生成,自增序列
标志:3b,最低位MF,次地位DF
MF10表示是否还有切片,DF01表示是否允许切片
片位移:13b,数据部分被分片前位置,以8B为单位
一个链路层数据帧能承载的最大数据量为最大传输单元(MTU),若数据报总长度大于之,则分片
每个分片都是一个可以被单独转发的IP数据报且包含首部
IP数据报的分片可能在源主机或任何一个路由器中发生,只有目的主机会对分片重组,分片可能乱序到达目的主机,其他分片数据部分必须是8B整数倍
生存时间(TTL)数据报在网络可通过最多路由器数,过一个-1,到0丢弃分组并上报
IP地址
IPV4:A类1-126,B类128-191,C192-223,D224-239,E240-255
单播abc,多播d,e为备用
从属于同一个网络的所有主机,路由器接口IP地址网络号都相同
子网划分与掩码
源主机号占n,可以前kbit为子网号剩余位为主机号,划分2^k个子网
主机号不为全0,全1
主机发送IP数据报过程:判断目的机是否统一网络,IP封装发送
路由器转发过程:接口收到,校验查表,转发
无分类编址CIDR
32b IP地址,变长
定长子网缺陷:不够灵活浪费资源
划分寄巧:最后数是否为2^k
路由聚合:几条路由项接口相同可聚合为一条
可能引入无效地址,使用最长匹配原则
网络地址转换NAT:
私有(内网IP):10.0.0.0-10.255.255.255
172.16.0.0-172.31.255.255
192.168.0.0-192.168.255.255
只允许分配给内部节点,可复用,网内唯一
外网ip全球唯一,局域网内共享
普通路由器与NAT板区别:
普通不改变源IP,仅包含网络层及以下功能